INFORMATION CENTER
|
“仲春时节,珠城处处生机勃勃;安徽精菱,厂房内外热火朝天”。4月17日上午,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蚌埠市副市长潘君齐及蚌埠市高新区管委会、蚌埠市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我公司调研,“为民办实事 为企优环境”,为我公司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月17日上午11时许,市委书记黄晓武、副市长潘君齐;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济主管部门等主要负责同志一行,乘车来到我公司,安徽精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均辉等接待调研。一下车,黄晓武等领导笑容可掬与公司的团队人员一一握手,并对企业党建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 “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近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安徽精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目前积累行业用户10000余家。听说市场高歌猛进,发展稳步前行,特别是听说公司凭借近年来的高科技产品,与中国福耀、中国信义这样的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替代进口设备,显示了精菱品牌、蚌埠形象、中国力量时,黄晓武非常高兴。当了解到公司要做大做强,准备上市时,黄晓武殷切期盼:公司上市需要加快,年销售要争取做到10个亿,市直部门和高新区也将给予大力支持。 “风物长宜放眼量,争做玻璃冷加工智能化生产的行业巨人”。安徽精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是中国第一台玻璃切割机的发源地、中国玻璃切割机制造行业的源头标杆企业,掌握了诸多行业内较先进的玻璃切割机专利技术和制造工艺。安徽精菱作为中国第一台玻璃切割机的诞生地,研发了第一套国产全自动玻璃切割系统,起草制定了第一套国产全自动玻璃切割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行业手工粗放制造发展到以智能化生产线为主的“玻璃行业智慧工厂—黑灯工厂”。黄晓武等领导通过智能连线动画,仔细询问、详细了解精菱定位未来玻璃深加工智能工厂系统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及行业蓝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精菱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安徽精菱拥有研发人员60余人,近三年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并建有市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及试验检测硬件设施。边听边看,黄晓武等领导随后来到公司制造车间,观看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多产线调度、激光蚀刻打码赋予每一块玻璃唯一的“身份信息”、采用“磁悬浮”技术的高端玻璃切割设备、理片系统实现多订单柔性生产、高速智能精磨联线等加工演示,科技研发带来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对于精菱在工业软件系统方面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推进”模式下取得的成绩,黄晓武询问了设备软件由谁开发?是否为自主创新?当听说这是安徽精菱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黄晓武称赞精菱的团队很强,给予高度认可,并指出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 “密切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融合”。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建立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较强的智力支撑体系。黄晓武详细询问联线软件的开发团队时,当听说是安徽精菱与合肥工业大学、蚌埠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时,黄晓武连声称赞,表扬安徽精菱“产学研融合”做得非常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了解到安徽精菱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玻璃切割设备的企业,带动了整个蚌埠的玻璃切割装备行业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徐均辉作为一名女企业家,继承中强发展、发展中求创新,创新中拓市场;瞄准标杆、深耕行业,有能力、有实力助力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成功进行了实践,成绩卓然,黄晓武给予了高度评价。黄晓武充满感情地说:徐均辉作为一名女企业家,热爱制造行业,女承父业,确实很不容易,而且还做得很好,荣获了安徽省“三八红旗手”,蚌埠市年度经济人物,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力争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 “加强双招双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蚌埠的玻璃产业,从原料、玻璃原片到终端产品;从日常应用型玻璃到高科技玻璃;从建筑材料到信息显示、高端应用、医疗保健和太阳能发电,蚌埠的玻璃无所不在。徐均辉认为:新形势下,延长玻璃产业链条、丰富玻璃产业集群、壮大玻璃产业生态,形成玻璃原料、玻璃加工、玻璃装备、玻璃应用等更加丰富的玻璃生态集中的城市,安徽精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行业知名品牌优势,“以商招商、延链补链强链”,为蚌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黄晓武听说后十分高兴,他提出:通过安徽精菱谋求上市,市区各级政府着力协调,通过强链补链、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在用地、用款方面给予安徽精菱大力支持。黄晓武衷心希望安徽精菱再快一步、再抢一点,快速做大做强,抢占市场制高点,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玻璃产业新高端,抢占玻璃产业智能制造高地,实现高端玻璃装备制造新局面。 黄晓武在调研中还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全力服务企业,常态化走访企业、化解难题,采取有效保障措施,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全力双招双引,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加大与宁波等重点地区的联系对接力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积极谋划开展招商活动,加快推动项目签约落地。要全力改进作风,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改作风、优环境,抓招商、推创新,增投资、建项目,惠民生、创幸福”工作主线,切实打好发展、形象、作风三场翻身仗和疫情防控保卫战。 |